新闻中心   News
  • 没有分类目录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箱包皮具行业出口数据简析

作者:        发布:2015-01-26       标签:数据中心

中国箱包皮革业一直在增速发展,可是随之市场需求的转型,这个行业正在经历着改变的阵痛,全球实体经济持续疲软,我国出口类型的箱包皮革行业受到极大冲击,如何突破难关早已是个摆在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了。

2012年1-7月,我国规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业出口411.46亿美元,同比增长8.5%,增速回落18.05个百分点;进口44.96亿美元,同比增长8.5%,增速回落11.25个百分点。至此,行业进出口增速告别双位数时代,全部跌至10%以下。

与此同时,企业又要面对各种要素成本的提升,可谓内忧外患,危机空前,转型已是迫在眉睫之事。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到哪里寻找时尚与科技?产业如何承接转移,到哪里发现新的市场与机遇?

在中国皮革协会对上半年行业运行的调研中发现,从市场来看,出口型企业比做内销企业难做,外销比重大的企业销售下降,外销利润下滑;从规模来看,品牌鞋企、年生产能力在1000万双的鞋企抗风险能力和赢利水平较高,而中小企业则有关停倒闭之状况;从品牌来看,为国外大品牌加工的企业,订单缩水严重,且议价能力较弱。

2012年1-7月,我国规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41.79亿元,同比增长14.1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74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同比增长21.8%,比东部快9.5个百分点,其中重庆、湖南、江西、河南等地产值增速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7月,全国规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业利润总额331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回落20.6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增速为34.2%,比东部快26.9个百分点。

从地域来看,中国东南沿海企业面临压力较大,而内地企业相对平稳;从企业布局来看,在特色区域女包批发的企业,比分散布局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大。不断发展的产业集群是中国鞋业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主战场,是中国鞋业发展重要的承载者。在展会上,皮革生产基地的企业抱团参展,突出宣传区域品牌,打造集群形象,以产业基地的资源聚集效应和成本优势吸引大量国内品牌企业及世界知名采购商的订单,这成为中国国际鞋类展独具的竞争优势之一。

“往中西部走”是制鞋业内多年来的热门话题。随着产业梯度转移涌向中西部地区,安徽、湖南、江西等资源和劳动力大省都在抢食“东鞋中移”这块大蛋糕。中西部产业基地异军突起,培养人才、调整结构、置换产能、提升产业,在承接转移中完成转型升级。1-7月,全国制鞋业行业利润总额178.66亿元,同比增长11.08%,而安徽增速遥遥领先,达88.51%。

展会上,宿州以“中国中部(宿州)制鞋产业基地”为主打品牌亮相,近百平方米的展位,沙盘模型与多媒体共辉,鞋类实物与模特走秀相映,全面展示、宣传和推介宿州。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主持工作)张忆秋向大家介绍宿州经验时表示,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已入驻项目58家,其中整鞋生产24家,协议总投资120亿元,全部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410亿元。宿州在产业转移中全盘规划,立足长远,招商坚持“招强引大,招大引链,招品牌、名牌”的原则;合理配置上下游产业,处理好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关系,提高协作分工水平;综合考虑综合环境承载能力,建设化工园区和污水处理厂,制革企业的COD排放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在借鉴武候、璧山、周口等地的经验后,宿州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下一步将把招商引资放在首位,三个团队分赴广州、泉州、温州招商,此举被中国皮革协会秘书长李玉中生动地称之为“三州归宿”。

中国鞋业的产业转移和转型是大势所趋,但转移不是简单搬迁复制,而是在新技术、新平台上实现新跨越,走转移与转型结合、扩张与提升共进的新型产业发展之路,经过产业调整大洗牌之后,中国制鞋业的产业布局将更加合理,更具竞争力。

以上文章由万户通箱包批发网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anhutong.cn/news/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