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具箱包企业将迎品牌存活考验期
中皮协发布的《2012年1-6月皮革工业主要进出口量值表》显示,我国规模以上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业工业总产值4938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7%;出口334.61亿美元,增速回落18.74个百分点;行业进出口增速全部跌至10%以下。今年1~6月,我国规模以上皮革、毛皮及箱包出口、制鞋行业告别“双位数增长”时代,全部跌至10%以下。
此前,皮具行业均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经济低迷之际,成本上升、出口订单下降、贸易摩擦、商业模式受制等多重因素“泰山压顶”。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但随着欧美经济下滑,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使今年“出口困难”的问题更加凸显。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皮具行业在这个经济“寒冬”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同样困境。
从市场来看,出口企业比内销企业日子“难过”。内销市场国内品牌还是占大多数的,有90%的市场份额,这是整体而言,不同地方情况会有差异。但就出口情况而言,目前仍以加工为主,占了皮具出口类型的70%。根据中皮协的数据分析,目前外销利润普遍下降,品牌鞋企、年产能在1000万双以上的鞋企抗风险能力和盈利水平较高;中小企业则有关停倒闭之状况。从品牌来看,为国外大品牌加工的企业,订单缩水严重,且议价能力较弱。
但一二线市场上,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占绝对优势,而国产品牌多陷入二三四线城市的混战,包括像李宁和安踏等品牌都在做渠道下沉。“户外运动品牌,本土目前还没有做到中等或以上的水平,这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意识有关系。
事实上,中国皮具行业的优势地区已形成了一批产业高度集聚、行业特色突出、专业化分工明确的皮具专业市场和皮具生产基地。例如:河北白沟箱包批发市场、花都狮岭皮具生产基地、深圳的皮具产业集群、上海虹口区箱包中心、广州市梓云岗皮具城、海宁的皮革城等专业市场。这些专业市场、生产基地的形成和发展已成为皮具行业实施二次创业的重要基础。
以上文章由万户通箱包批发网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anhutong.cn/news/351.html